欢迎访问渭南中学官方网站      

德育教育

情感认同与“问题学生”的应对---赵益平
发布时间:2021-04-16 08:44:28  来源: 渭南中学  

同样的班主任工作,每个班主任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待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的方式方法也并不相同。论经验、论能力,在座的各位老师前辈都个个出类拔萃、身怀绝技。今天既是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这几年我做的一点点事情,也是对我初出茅庐以来的一个小结。我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享。

一、情感认同

认同概念:“是个体潜意识地向某一对象的模仿过程,可以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是外物语个体或群体自身达成同一的过程”。情感认同:是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在心理上、情感中体现出的人对个体自我及他人的在情感上的接受。

我在这里仅仅指师生关系中的情感认同。这里的认同就是双向性的,既是学生对班主任的情感认同,也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认同。今天我们只探讨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认同,班主任学会认同学生的情感,可能得到的不仅仅是学生对所教学科的重视和兴趣,也能真正赢得孩子的心。

1.认同学生的追求和爱好   加深和学生的情感不是一句空话。今天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与过去不同,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可能不被教师认可,甚至无法理解。而情感的着眼点可能不在那些大是大非里,却在一些小事上。我在语文晚读的练字期间,会播放一些背景音乐用来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一开始播放的是较为传统的民乐,我是陶醉其中了,但学生们其实并不领情。发现这一情况后,我大面积的了解了学生们的喜好,重新选定了一批结合学生喜好又符合练字特点的新歌单。

情感是一种心与心的接触。一些老师对于当下流行文化的排斥和否定,使他们让今天生长在这个时代的学生去聆听他们尚未出生年代的、缺乏认识的文化,这是不合适的。教师要认识今天孩子的节奏,适度迎合学生的时代感,是拉近师生间距离的有效手段。相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代沟会扩展成裂谷或海洋,心远了,交流就无从谈起了。   陶行知说: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认识学生,要认识他们的思想、追求、兴趣、个性、爱好,这样才谈得上情感教育,学生对教师心理上的认可是愿意与之亲近的前提。在实际生活中,认同这样的情感,取得的效果非常好。学生愿意和老师交流,交流的内容不仅限于所学知识,可以是生活的各个方面,打开了交流的渠道,就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2.认同学生的个性和智慧   这个时代就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也强调要“以人为本”,既然如此,人的发展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那么,人的个性在其自身发展中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学校的教育模式发生碰撞。这个时候,教师要学会认同学生的个性,认同不是放任,而是在有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学生个性适度张扬。   个性教育是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不是畸形教育。教师在对待个性鲜明的学生时要掌握分寸,不能产生不良情绪。我班上有一个男学生,非常另类,与我们普遍认为的男生不同,与女同学打成一片,还有着一颗想当“世界警察”的心。个性很强、倔劲上来了谁也不放在眼里。开学以来,从宿管阿姨、课任老师、班主任,一路顶撞到年级主任。显然,不能采用常规的办法对他进行教育。我在他的QQ空间看到他对一位明星非常崇拜,特意找到这位明星的资料,并利用课间时间对他进行介绍,让全班学生都来认识这个明星,讲述他通过自身努力以后,才有今天的成就。随后就发现,这位学生对我的态度有了一点改变。在一个适当的时候,我找他谈话,我们从明星谈起,最后谈到我对他个性的欣赏,要是能够稍微改进一下就更好了。许多人都否定他的时候,老师对他个性的欣赏让他很是意外,课堂效果也开始显现。   一个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个性,教师要在短短的一二年内改变是很困难的。与其和其“斗争”,不如顺其自然,慢慢引导。因材施教也是遵循个性的一种体现,要让学生亲近教师,就要打破这个僵局。   智慧和知识不一样。许多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不是很优秀的,但是在现实的人生中他们对社会的适应和驾驭能力远远超越了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在应试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要求掩盖了学生其他的能力,这是我们老师要注意的。知识是告诉你某样东西,智慧是让你知道怎么把某样东西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在平常表现出现的小智慧,加以肯定和表扬。很多老师往往是责怪学生:“书读不进,旁的事情做浑身是劲……”。因为身上充满这种智慧的人往往藐视一般性的学习,他们认为一般性的学习就是模仿,而没有怀疑和思考。   如果班主任是在学生发挥他“智慧”的同时,在他身上找到闪光点,引领他利用知识将智慧点得更亮。鼓励他们提出问题,争论问题,并且让他们有表现自己智慧的机会。    3.认同学生的民主和主体   民主在这里不是一个大的政治概念,而是特定的在班级集体或校园里存在的、有别于社会大民主的小范围内实施的民主,他是师生情感的一种体现。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为什么这样的民主要教师来认同呢?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的民主,是一种理想化的民主,是一种纯净的民主,这种民主带着学生自身的渴望和深厚的感情。   我的班级从组建之初,学校要求的大大小小的选举与评选,全部出自学生民主自选。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先将要求和规则告知给全班,再由学生们自主制定(随机抽选或是民意指派)组织者,这时班主任离开教室回避全过程。过不了多久,刚才的组织者已经把我所需要的名单交上来了。而班级黑板上会留下孩子们践行民主的“过程性资料”。日常的教学中,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也能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得扎实。

当我们有时对个别问题学生束手无数之时,不妨试一试用“情感认同”作为教育其的切入点,可以使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保持了必要的期望张力。而这种张力,对于促进学生自我提升和自我管控有着重要的驱动作用。

二、“问题学生”的应对

1.问题产生的原因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优秀的孩子都相似,有问题的孩子各有各的问题。

造成“问题”的原因一:人权运动。鲁道夫克雷德斯说:当父亲失去了对母亲的控制权时,父母双方也就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原因二: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溺爱和过于严格的控制,都会导致孩子自卑。

在现阶段,孩子的每个行为都是为了寻求价值感与归属感(安全感)。这就要先了解到人的根本需求:一是安全感,二是价值感。陪伴、关心、支持、信任给孩子安全感,孩子会用“努力让人喜欢我”来获得安全感。认可、鼓励、称赞、嘉许给孩子价值感,孩子会“证明自己足够好”来反复确认价值感。

那么孩子会用错误的行为达到目的,一是寻求过度关注:只有你关注我,才有安全感。二是寻求权力:只有我说了算,才有安全感。三是,报复:让你受伤害,我才有价值感。四是自暴自弃: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但真正有能力的人,应具备以下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我能行。我的贡献有价值。我有影响力。我善于内省且自律。我人际沟通能力强。我灵活正直且有责任感。我判断能力强。

2.如何应对“问题学生”

    缓解悲痛、愤怒学生四招:降低重心、倾听、重复、触摸。

安抚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忽略、提建议、批判。

安慰坑的三大误区:一是批判性——别人都行,你怎么不行?二是说教型——你应该怎样怎样……三是苦难对比型——我比你还累!

应对方法:倾听——说出孩子的感受——先认同孩子的感受,然后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想办法解决此事。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表达出孩子的感受——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3.简单的疗愈方法

零极限: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

角色互换:1.对不起,我错了,如果事情重来一次,我一定不会这样。2.我知道,你一定很委屈,我愿意听。3.不用怕,有我陪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