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动态
各县(市、区)教育局,局属各单位: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渭南教育,全市上下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力促进教育公平,结合各自实际,实施了“名校+”“名校长+”“名师+”建设工作(简称“三名+”建设工作),校长教师骨干队伍得到发展,优质学校数量逐年递增。但分析现状,我们离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仍有差距,名校、名校长、名师数量仍然不足、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为贯彻落实《渭南市加快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建设教育强市三年(2021-2023)行动方案》,借鉴西安等地“三名+”经验做法,市教育局决定在总结各县(市、区)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度、再造新格局,全面深入推进“三名+”建设工作,加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公平,着力加强内涵建设,以“名校+”建设工作为统领,以“名校长+”“名师+”建设工作为抓手,通过深化“三名+”建设工作,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教师队伍,提升一批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推动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解决城乡、县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建设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渭南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改革创新原则。遵循教育规律,总结现有“三名+”建设工作做法,大胆创新、综合改革、重点突破、积极探索适合县域实际的发展组建模式,解决全市优质均衡发展中的难题,激发活力,推动提升。
(二)坚持共同发展原则。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明确工作内容和发展目标,努力促进城乡区域共同发展,在塑造“三名”品牌的同时,力争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风格。
(三)坚持务求实效原则。注重从教师实际出发,切合自身专业发展;注重从深化改革出发,切实解决难点和重点问题;注重从深度融合出发,切实提升理念、管理水平和整体教育质量。
(四)坚持特色发展原则。立足“三名+”负责人的专业热点、学术特长,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打造不同发展特色与亮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占比。
三、目标任务
用三年时间深入推进,培养数百名骨干校长队伍,形成一批热爱教育、研究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的高水平校园长团队;培育万余名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骨干比例达到全市中小学教师总数20%以上,切实提高全市教师综合素质;推动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覆盖,建设一批特色性、示范性“名校+”教育联合体,引领教育优质发展。“三名+”建设工作成为全市教育体制改革、管理优化、质量提升的强大引擎,形成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渭南模式”。
四、推进举措
(一)准确定位,强力推进
市、县按照要求结合实际,精准打造好辖区内名校、名校长和名师及其团队,树立优质资源品牌。统筹规划,积极组建紧密型“名校+”教育联合体,实现校际间的深度融合,组建“名校长+”发展共同体,以名校长带出名校长,组建“名师+”研修共同体,以名师带出名师,用三年时间,优化提升学校、校长和教师队伍。
(二)积极创新,有机融合
在已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三名+”建设工作的推进、提升、创新途径,在方法措施上再拓宽,在服务保障上再完善,在效果评估上再细化,切实发挥“三名+”建设工作在促进县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作用。要有机深度融合,“名校+”教育联合体里要有“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和“名师+”研修共同体;“名校长+”发展共同体成员和“名师+”研修共同体成员要包含“名校+”教育联合体成员学校教师,建立起骨干校长、教师培养输出长效机制。
(三)优化管理,培育典型
市教育局将定期组织开展“名校长”“名师”培养培训,切实提高校长专业领导水平和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提高统筹发展团队的管理能力。在全市开展“家门口的好学校”“我身边的模范”等专题宣传,挖掘和培育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示范点,畅通信息渠道,完善典型宣传机制,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实施“三名+”的良好氛围。开辟“三名+”建设工作专栏,发挥指导、交流、督促的功能。
(四)指导引领,打造特色
加大对“名校+”教育联合体活动联合、教学联合、研修共享、特色共创及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等工作的指导,帮助联合体建设一体化管理机制,帮助各校建设符合校情的特色课程、形成教学思路及共识;加大对“名校长+”发展共同体、“名师+”研修共同体的业务指导,在此基础上,聚焦思政、科技、艺术、体育、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等领域,打造发展特色,努力形成品牌。加强与外县外地市外省名校、名校长和名师间的交流互动,共同成长提升。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市上成立由雷立新为组长,周庆文、柴新宏、刘红兵、王满仓、李忠海为副组长,各相关业务科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全面深入推进“三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为李忠海,副主任为庞文红、乔丰年。各县(市、区)要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成立相应领导小组,一把手要担任组长,精心部署、细化举措、全力推动,及时研究破解“三名+”建设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地。要因地制宜,制订切实可行的“三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3年),细化年度计划,于4月15日之前上报市教育局;各县(市、区)要逐步完善“三名+”建设工作管理制度、考核评估细则、服务保障措施等,于6月底前报市教育局。
(二)总结提升,形成经验。定期组织推进研判会、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各类矛盾与问题,要深入调研、及时发现“三名+”建设中学校在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校长在团队发展中探索出的好方法,教师在自我专业成长和骨干培养中推行的好模式,形成示范点、观摩点,不断总结提升“三名+”建设工作,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渭南经验”。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运用各级各类媒体,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大力宣传“三名+”建设中涌现出的突出典型,要积极在中省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充分展示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正能量,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理解、重视、支持“三名+”建设工作,全市齐心协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督导检查,考核奖惩。市、县两级分别制订“三名+”建设考评办法、奖惩措施,要把“三名+”建设纳入建设教育强市目标责任考核,纳入学校、校长、教师年度考核之中。市上将把深入推进“三名+”建设工作做为督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定期督导检查,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查责任、查落实,并就各县(市、区)工作推进情况予以通报。
附件:1. 渭南市“名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2. 渭南市“名校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3.渭南市“名师+”建设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