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资讯
风雨润桃李 硕果满秦东
——渭南经开区改革创新抓教育事业发展纪实
记者 李小鸽 程 瑾
渭南故郡景悠悠,青山碧水竞风流。
几千年山骨水魂的滋养,渭南已然成为缀于秦东大地的一颗明珠。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一河两岸”的城市格局和“东进北扩”发展战略,开启了“转身向河天地阔,乘风破浪满面新”的宏伟气象,一座渭北新城——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随之平地崛起。
不舍昼夜的时光之手将发展之门徐徐推开后,一系列重大项目在这个新城次第开放,一排排厂房拔地而起,学校、医院等民生项目欣然落地,处处彰显着经开的青春和活力。然而,年轻的经开不止把发展的足迹刻在大地上,更要把新城精神烙在每个人的心坎里。为此,经开决策者提出,经开发展既要塑形,又要塑身。而塑造有灵魂的城市,唯有教育,才能承载起如此神圣的使命。
“教育,关系的不止是孩子的发展,还有家庭的希望,更有一个国家的未来。让经开的每个孩子沐浴教育公平的阳光,享受公平的成长过程,共享教育发展成果,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经开‘全面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将竭尽所能地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感受到经开教育的温暖之光,让经开教育孕育每一个孩子蓬勃的希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社盈如是说。
什么是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经开区的答案是,人人享有,人生出彩,为文明传承,为创造服务,为经开铸魂。于是,一个设计标准最高、投资规模最大、办学条件最好的寄宿制完全中学——渭南中学随之破土新生,一个经开实验中学——辛市初级中学功能日臻完善;一个实验小学——辛市中心小学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孩子们趴在崭新的课桌上,望着崭新的电子黑板,眼里盛满希冀。在这些淳朴而真挚的表情里,我们读到了经开教育闪闪发亮的未来!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唯有教育才能肩负起雕刻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品位的重任,一个地区发展的根和魂是教育。经开人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全身心做好教育规划,增加教育投入,强化教育管理,全心全意地绘制好教育蓝图,让经开的未来因教育而名,因教育而兴。
临河而立,回望鳞次栉比的中心城区,浓郁的文化气息裹挟着蓬勃的发展活力激荡于胸,雄壮豪迈之感油然而生。
城如人,贵有品。作为渭南“东进北扩”战略的承载地,经开区是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宜居宜业生态新城、低碳环保工业新城、诗意田园文化新城。
而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根和魂,守望着一个区域的精神天空,开拓着这个城市的品位和疆界。市委书记陆治原来经开区调研时提出的“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经开人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共识,“始终把教育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深入推进科教强区战略。”
教育规模扩大后,质量和水平的呼声愈发急切;教育投入增多后,公平和效益的权衡考验智慧;接受优质教育人数不断增长,教育结构调整刻不容缓。还有,信息化飞速发展,对教育理念和方式带来多方位冲击……教育成为“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正是基于对教育面临情况的全面系统思考,很快,经开教育人擘画出全区教育发展的目标:经开教育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任务,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施“双高双普”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普及学前教育,扩大民办教育,办好成人教育和高中教育,使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争取位居全市前列。于是,优先保证教育支出需求、优先保证教师工资发放、优先兑付教育部门专款、优先改善教学环境的“五优先”战略成为经济教育发展的崭新坐标。
经开人把对教育的理解和理念,实实在在地落在具体行动中,下面的一组数字,就是经开人在追求教育公平这条路上洒下的汗水和辛劳。
2015年,经开区共计拨付各类教育经费1100余万元,其中学前教育公用经费及保教费216.59万元,义务教育公用经费388.72 万元,学生营养改善计划409.36万元,高中公用经费82万元。
“向学生发放的国家惠民性补助资金共计132万元,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26.6万元;学前一年贫困补助13.83万元;高中助学金91万元。为区内336名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223.19万元,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经开区教育局长兰渭鸿说:“教育要发展,投入是关键。感谢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如此重视、社会如此关注、民众如此支持,为经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无后顾之忧地去发展教育。是我们之大兴事。”
经费是基础,管理是核心。经开人深知,教育质量才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教育的关键点。在这一点上,市级“九项示范”校的创建活动刚好为这一班人提供了绝好的契机,于是经开决策者提出:以此为抓手,落实中小学管理标准,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进而打造经开教育的金子照牌。
围绕这个目标,经开人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补齐教育发展的突出“短板”,编织教育公平的保障网——在教育投入上,加快公立幼儿园和辛市中心小学教学楼项目的建设进度,推进“双高双普”创建,举全力改善经开区各学校办学条件,全力保障3所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创建顺利达标。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强化教师补充机制,多措并举大力引进人才,破解中小学教师短缺问题。同时,以教师业务能力测试为抓手,以优秀教育人评选和管理为动力,全面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工作,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在教学质量提高上,深化“高效课堂”建设,以提高课堂效益和训练效益为重点,以扎实落实教学常规和教育科研为两轮驱动,有效提升各阶段学校教学质量。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完善竞争平台,加大奖惩力度,加强监督检查。重视德育工作,落实德育工作五年计划,开展符合实际,内容充实,形式丰富,实效性强的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德育工作系列化、日常化。
在教育考核上,把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各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教育部门的直接责任和各部门的协同责任,明确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扎实开展督政督学工作,对有关部门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情况进行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整改。
更多孩子的命运,在经开区一项又一项政策落地之时,与国家,与民族紧紧相连。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从教育投入上着手,以教师队伍为核心,倾心竭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些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的计划为经开教育的发展绘制了明晰的蓝图,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公平,隔绝文明与蒙昧的原动力。“要让全部学生幸福,而不是一部分学生幸福。”这就是经开人的教育情怀,让孩子们享受公平的教育过程,共享教育发展成果,给每一个孩子获取幸福的可能性。
踩着春风的脚印,牵着初夏的烂漫,四月,像一首小令,翩翩走来!在麦田飘香,油菜纷繁、果树掩映的经开区东部行政商务区内,占地244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的渭南中学,静静地成长着,成长着,也让渭南教育人的希望和梦想攒聚、攒聚。
走进这座大气开阔的校园,整个学校在春日的阳光里显得活泼又可爱。红黄相间的教学楼,翠绿的杨树和冬青,让这里看起来像刚刚打扮好的姑娘,大方地抬起头露出自己俊俏的侧颜。忍不住加快脚步,想要揭开薄纱,一睹她的芳容。
进入教学楼里,轻轻推开一扇门,每一个教室里都有一台屏幕为70英寸的交互智能一体机,在它的两边,有传统的黑板作为补充,教师可以播放PPT,可以展示实物,可以直接书写,每个字的起笔、落笔、运势都可以通过放大功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随时上网查找资料,这些资料,会在一体机运行一段时间后,自行建立资源库,便于下次搜索。这样丰富的内涵,让人忍不住感慨,经开教育者的超前眼光!
从教学楼出来,新修的塑胶操场上正在上体育课的孩子们,老师手中的哨子刚刚吹响,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奔向了操场一旁的乒乓球案子,打起了乒乓球。没有抢到位子的同学,倒也不着急,他们小跑着到了操场附近的读书园,有的挨着路两边的杨树晒太阳,有的去了附近的亭子里翻看从图书馆借来的图书。
“目前,我们学校宿舍楼旁边的那个公园也快要修好了,那边还有一个人工湖,孩子们学习累了,可以去那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顺便放松心情。等到明年的时候,学校里新栽的树就都长大了,校园就真的成了一个大公园了。”渭南中学办公室主任姜小卫满心期待着明年春天,校园里百花绽放、柏树成荫的美丽景象。渭南中学校长董敏学忍不住感慨道:“多亏了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每一次领导来调研,都会给学校发展提出一些具体对策,学校反映的教学、资金以及后勤管理上的一些问题,领导们都特别重视,及时予以解决。渭南中学之所以能成长的这么快,是全体经开人共同用心浇灌的结果。学校将不负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以及经开区广大群众对教育的期盼,潜心教学,埋头耕耘,通过发展优质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为经开区发展贡献教育人的力量。”
深有同感的还有辛市初级中学校长黄晓刚和辛市中心小学校长王向荣。每每提到学校近年来的快速成长,他们都不由自主地要说到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用黄晓刚的话说,“没有领导们全心全意的支持,辛市初级中学就不可能有今天。全面发展的教育梦想也不能实现,孩子们也不可能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教学环境。”
2015年经开区管委会就教育历史债务问题的480余万元,予以一次性结清,他说管委会替他们把债务背了,他们现在无债一身轻,就想着一心一意抓教学了。这话从何说起呢?他告诉我们这背后的一些故事。
辛市初级中学有在校学生2000多名,教师100多名,属于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初级中学。但由于受地理位置和财政收入限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环境一直很受制约,就连城里的小学都普及电子黑板了,老师们用的还是传统黑板。学校的多媒体教育器材更是少之又少,一言以蔽之,学校离现代教育还差了一截很大的距离。再说说具体的教育教学,由于学校操场资金缺乏并没有修操场,一下雨学生的体育课就变成了自习课。而音乐课、美术课这些人文艺术课更是很少达标,缺乏相应的教学器材是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学校的发展,黄晓刚一直很努力地向上级部门争取相应的资金和项目,但是效果仍然微乎其微。“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分钱都没有还谈什么发展?黄晓刚一想起来就发愁。但2015年10月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教育局领导的连续三次调研,却带给他全新的希望。
“学校目前有啥困难?”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韦红革关心地询问。
“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现在全国都在搞‘双高双普’,但我们还用的是黑板,后面的操场也不达标,学校的资金实在不够……”黄晓刚说。
让黄晓刚没想到的是,没等几天就接到了经开区教育局的电话,他去了一趟经开区教育局,他就顺利拿到了操场修建资金和更换电子白板的通知。不到3个月时间,学校的操场已修建完成,电子黑板也全部安装到位,就连黄晓刚没有反映的学生课桌,也一并换成了新的。
“现在上课比以前方便多了,一来不用写板书了,二来很多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内容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给学生们讲解了。教学手段也多了,音频、视频都可以及时给学生播放了。”辛市初级中学初二语文教师高兴地说。
硬件设备不止方便了学生们的学习,也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对坚守在这所学校20余年的校长黄晓刚来说,萦绕在心头多年的难题解决了,现在满身都是抓教学的劲儿。
“看,前面这块地就是经开区给我们规划的一个综合活动室,里面包括了各种部室,音乐厅、绘画室,还有各种兴趣班和综合活动室,预计明年九月就能建成投用了。”黄晓刚说,他心心念念想了几十年的事情,一下子都实现了。
辛市小学校长王向荣几乎说了和黄晓刚一模一样的话。到辛市小学的时候,这里正在施工,校长王向荣刚刚从新盖的教学楼上下来,“一天不上楼看看,就觉得不踏实。”他笑言,这个教学楼他和孩子们期盼得太久了,他指着后面那栋服役已久的教学楼说,“实在太破旧了,再也待不下去了,管委会领导真是给教育送了‘及时雨’。”
王向荣激动地说,学校正在新建的教学楼一栋三层,学生用教室24个,项目建设总投资609万元,建筑面积2788m2,可容纳1200名学生。赶今年九月一号开学,孩子们就能搬到新教学楼上课了。
不止如此,经开区去年还投资200余万元,完成了留守儿童之家——信义苍渡小学餐厅的建设、操场的硬化和绿化,并安装10台空调,让留守儿童温暖过冬。投资150余万元的辛市初中供暖工程已开始实施,确保学生可以温暖过冬。投资1500余万元的公办幼儿园已动工建设,2016年9月投入使用。
经开区主管教育的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王小平说,2015年,经开区投资4500余万元用于经开教育事业,全区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目前,经开人已全面吹响创建“双高双普”的号角,制定创建任务表,计划今年通过市级验收,明年通过省级验收。通过创建活动,在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促进区域内教育整体实力的再次跃升。
巍巍秦岭育神秀,滔滔渭河润万物。经开人正用一点一滴的行动把自己一笔笔地写入渭南教育发展的历史里,他们努力要呈现出的是一个全面、协调、高效、健康的教育生态系统,要用软件和硬件的共同更新弹奏出教育发展的协奏曲,孩子们灿烂、自信的笑容,教师们质朴、温暖的语言、校园里生机盎然的花草树木就是这首曲子别致的音符!
“待得春秋佳日至,且教桃李闹春风”——师者魅力,是学子的心灯。优质的教育,既要有大楼,也要有高师。经开教育选贤任能、 激发活力,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担当振兴教育的重任,经开教育名片熠熠生辉。
“欲求贤才栋梁,天空陆地海洋。半世东奔西忙,今又远航,路遥山高水长……”这是记者在兰局长笔记扉页看到的诗句,他说自从担任教育局长以来,他首先做的,就是指导各学校招引人才和培养人才。有了教学场地和教学设施,经开人开始招揽贤能,精挑细选教师队伍,让优秀教师挑起教育教学工作的大梁。
时针指向渭南中学刚刚开学之际,全区教育系统内的“大招聘”帷幕也随即拉开。经开区主要领导对选拔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用科学发展观这把尺子量一量,用德才绩效这张卷子考一考,真正把德才兼备、勇于创新、作风扎实、群众公认,有丰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选聘到校长岗位上来。把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知识渊博、学生喜爱、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的教师聘用到教学岗位上来。通过创一流的教育模式,创一流的师资队伍,创一流的工作作风和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遵循着这样的选拔原则,学校确定了“凝聚教育热忱,丰富教师生活,携手专业成长,守望教育良知”的教师发展理念,严把教师质量关,通过面试、试讲、演讲、资审、体检、公示等程序,分5次从3000多报名者中选聘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60名,这些毕业生均来自 “211”工程师范院校,这样的师范院校,全国仅有9所;选调了在职优秀教师150名,其中,省市级教学能手35人,第一学历即为本科的教师118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150名优秀在职教师,来自全国16个省,他们或是省、市级教学能手,或是学科带头人,或是骨干教师,或是优秀班主任。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中很多人来自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四川、浙江、山西等高考大省,曾培养出众多的清华、北大学子。他们都是人中翘楚,形成了一支能力强、素质硬、理念新并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同时实现了渭南中学老、中、青三代优秀教师年龄结构的合理配置。
群贤备至,此乃教育之大兴也,乃经开发展之大兴也。可以想象,这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必将带来教育理念的激情碰撞,不同教学模式的尽情展现,必将给渭南中学带来勃勃生机,一派阳光明媚。
没有一份事业,比守护孩子的天性与教育的发展使命更重,身为教育者,经开教育人时刻要丈量和掂量教育与未来,教育与发展的距离。这丈量,这掂量,须屏息敛神,战战兢兢,乃至于对于教育先辈者的敬礼膜拜。教师队伍构建起来了,但这只是第一步。师德的培养才是重中之重的关键点。
一个社会的文明气象,要靠教育的点滴培育。在经开这个深具尊师重教传统的地方,从“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的“三不朽”,到“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立德,方能树人。于是,师德师风建设便在全区学校轰轰烈烈地展开。
让我们一起看看经开区推进师德建设的一系列大动作:
2015年3月,经开区教育局下发《渭南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各校把对教师的道德考评纳入了学校考评体系。
4月,在全区开展“四有好教师”征文,共上报征文143篇,已择优上报市教育局70篇。
6月,组织开展“经开教师标杆”的评选工作,弘扬教师高尚师德。
9月,评选表彰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和经开教师标兵53人,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播美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局长兰渭鸿反复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活动只是一种契机,一个切入点,但这对我们教师来说,却是一个提醒,也是一种约束。教育本来就是一颗心唤醒一颗心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小学来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而教师在行为示范,我们既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信义中心小学一位二年级语文老师说。
信义中心校校长刘万祥告诉我们,目前信义中心小学已经制定了多项教师师德考评体系,把学生的评价也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我希望在校园里形成一种道德良好互动的局面,一个品行端庄的老师能够教育一批品行端庄的孩子。”刘万祥说。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落实素质教育,不只是学生,关键更在于促进教师尽快成长。正因如此,经开区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整个教师团队,躬耕不辍,孜孜以求,以“鸳鸯绣出从教看,誓把金针度与人”的拳拳大爱,诠释着教育理想和职业精神。
2015年全年组织辖区校长、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市级各种培训350人次:其中300余人参加国培;4人参加中小学校长安全培训;7人参加精英校长,精英教师和青年教师助飞计划培训;4人参加“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等,有效提高校长和教师的业务能力。
“我们学校以前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但多以校本培训为主,教师出去的机会比较少。但今年以来,区上特别重视各个学校的教师培训。我们学校已经先后有几十名教师到西安、杭州等城市参加了教育教学培训。回来后,教师们都感慨大开眼界,受益良多,与高手交流,自然出高徒的。”辛市初级中学校长黄晓刚高兴地说。此外,他们还能通过不断的走出去,与西安交通大学建立了友好协作的关系,目前,两校还正在商议学校携手发展,建立校本研修共同体。
教育的起点是公平,而生命线,是质量。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最有效手段。发展教育质量,经开区自然要把这个关键点紧紧地抓在手中。要求全区各校根据各自申报的课题,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组织了中小学 “高效课堂”赛教活动,评选出21名获奖选手,其中7名赴市级参加教学能手比赛,5名教师荣获“渭南市教学能手”称号,1名教师赴省级参加教学能手比赛。通过赛教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我们最后的采访中,谈及未来经开教育的发展,局长兰渭鸿信心十足,他说:“我们将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使得经开区教育,走得更加坚实有力,更加行稳致远。”
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型,为国家和民族立心铸魂——这是教育的本真,更是“更好的教育”的终极诉求。在经开区短短几天的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到了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一种智者远虑的谋略、一种为后代子孙着想的责任情怀。在他们身上,感受到的是经开人扑下身子干事,费劲脑子干成事的那股拼搏精神。
“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承载着渭南教育、文化、经济发展的希冀,经开教育在时代的演进中,必将成为一个辉煌的事业,一笔笔把自己写入渭南教育振兴的伟大时代,一步步让自己融入实现美丽渭南梦的光辉历程。它的每一轮日出,必将孕育一个崭新的希望,它的每一圈年轮,必将记录跨越时空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