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甲、乙二人约定时间于某展览馆入口处相见,一同参观展览。甲按时到达;乙在路上遇上一位故友,寒暄了一阵,赶到约定地点时,迟到了半小时。乙说:“迟到了一会儿。”甲说:“我等了老半天,腿都站酸了。‘一会儿’,一会儿有多久?”乙说:“最多不到10分钟。”甲说:“起码1小时。”
客观时间是半小时,乙估计“最多不到10分钟”,甲估计“起码1小时”。是甲有意夸大、乙有意缩小吗?不。他们说的都是自己内心体验的实话。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就是时间知觉的特点:相对主观性。
据说,有位青年去拜访爱因斯坦,请求他简单地阐述相对论。爱因斯坦想了一下说:“当你伸手向你的父亲要钱时,10分钟你会觉得太长;当你和女朋友携手游玩时,10个小时你会觉得太短。这就是相对论。”可见,爱因斯坦也是把时间看做是相对的。
在同样一段时间里,人们为什么会有长短不同的感觉呢?这首先是因为人们所从事的活动的内容影响着人们对时间的估计。在我们上面举的事例中,甲腿都站酸了,干等着,乙与故友久别重逢,寒暄说话。一个活动内容枯燥,一个活动内容热烈有趣,难免造成时间知觉上的差异。其次,情绪和态度影响人对时间的估计也是明显的,在上面的举例中,爱因斯坦指出的就是这种因素。这正如人们常说的“欢乐恨时短”、“寂寞嫌时长”、“光阴似箭”、“度日如年”等话的含义一样。总之,从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有许多因素影响人们对时间的知觉。但实际上,客观时间并不会因为人们的主观感觉而变快或变慢。然而人们却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掌握时间错觉,利用时间错觉,使某些实践活动,产生特殊的心理效应。